受檢血清初篩試驗如酶聯免吸附試驗(EISA),免疫酶法或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F)或者其他快速法等檢查陽性,
再經確診試驗,如蛋白印跡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復核陽性者即可確診HIV感染
愛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eficie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HIV屬RNA逆轉錄病毒,呈球形,直徑100~200MM。外周有殼,主要由糖蛋白組成,衣殼之外有包膜,亦以糖蛋為主要成分。中心為單股RNA,並含有逆轉錄酶。典型的HIV-1顆粒由核忙亂包膜兩部分組成,核心包括病毒RNA,核心結構蛋白和病毒複製所必需的酶類。HIV的RNA為兩條相同拷貝的正股RNA鏈。病毒複製必需的酶類有3種,分別是逆轉錄酶(P66,P51),整合酶(P32)和蛋白酶(P11)核酸外面為病毒衣殼蛋白(P24,P17)。病毒的最外層為包膜,其中嵌有(P11)。核酸外面 為病毒衣殼蛋GP120和GP41。兩種特異性糖蛋白前者為外膜糖蛋白,後者為跨膜糖蛋蛋白。
應注意與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相鑒別。
此外,愛滋病引起的卡波濟肉瘤應與經典型的卡波濟肉瘤鑒別。後者為一罕見的皮膚腫瘤,發生於老年人,多局限於四肢,屬於一種子無痛性的慢性腫瘤,病程可長達10多年,很少累及全身,一般情況較好。對放療效果好,一般僅需局部處理,很少需要全身治療。
1、性接觸傳播
異性性接觸、同性性接觸和雙性性接觸是AISD傳播的最常見方式。全球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大約75%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男性同性戀和男婦女之間的性接觸以及雙性戀均或相互傳染。肛交是最危險的性接觸傳播途徑。HIV的性傳播與許多因素有關,如性伴數、性伴的感染情況、性接觸頻率和強度、有無患梅毒等其他性病及生殖器局部的損害程度、性交方式、有無吸毒、有無保護措施等。
單次無保護性接觸傳播HIV的幾率為0.1~1%但如同時患有其他性傳播疾病(如梅毒、生殖器潰瘍等)可使單次性接觸的危險性增加2~10倍,男性傳染給女性的幾率大於女性傳染給男性;肛交的被動方受感染的幾率大於主動方;性伴數愈多,受感染的幾率愈高;無保護性性接觸受感染幾率高於保護性性接觸。此外,處於血清陽性者及愛滋病發作期的患者傳染性較強。目前,在我國經性接觸感染占8.4%.
2、血液及血製品傳染 包括:①使用HIV污染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成品,占1.6%②與靜脈藥癮者共用污染HIV針頭、注射器占61.6%③移植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組織或精液④醫療器具消毒不嚴等。目前,在我國主要是經血液傳播。
HIV可通過輸血、不規範單采血漿、使用HIV感染的血液製品以及醫療器械等傳播。HIV通過血液及血製品傳播具有很高的傳播幾率,幾乎達到100%輸血的感染與受血量、受血者的年齡有密切關係。靜脈注射毒品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亦為傳播AIDS的重要途徑。在北美、歐洲因吸毒成癮而共用潔針頭被感染者較多,可達性到70%以上。在中國內地,靜脈注射毒品是傳播HIV的主要途徑。AIDS病毒感染者的組織、器官的血液、淋巴細胞中都帶有愛滋病病毒。已發現由於器官移植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例子。因此,對獻血員和損獻組織器官者進行血液篩查是杜絕輸血和器官移植傳播的最有效辦法。不安全的注射,醫源性傳播和職業暴露及其預防,目前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在醫務衛生人員中HIV傳播力度要比乙肝和丙肝病毒低得多。
3.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即感染HIV/ AIDS的母親通過胎盤、產道或產後母乳哺養時傳染給新生兒。母嬰傳播幾率為15%30%。目前,母嬰傳播感在我國占0.3%.絕大多數童HIV感染者是經垂直傳播而感染的。HIV感染或愛滋病的婦女,可能使胎兒在宮內感染,嬰兒在分娩期通過或通過母乳餵養感染HIV。
另外,還有18.7%的傳播途徑不詳.HIV經過唾液、糞便等途徑傳播的可能性有待研究。一般性社會接觸,如握手、擁抱、共餐、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在同一辦公室工作及空氣、昆蟲、水、食物、公用電話等均不能傳播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