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格噶瑪”這一世系的名號,始自兩百多年前阿壩州壤塘地區的曾被授記為文殊菩薩身、口、意真實化身的噶瑪丹增仁波切,迄今為止已經是第五世。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宗科地區,共有日阿堂寺、更紮寺、華玉寺、伊東寺、桑古寺、周紮寺等幾座寺院,其中日阿堂寺為寺院之首,而更紮寺鼎盛之時在觀音橋、上寨等地共有13座子寺,知格噶瑪第一世噶瑪丹增仁波切,即是出身於更紮寺的活佛。“宗科”一地自古以來崇山峻嶺,道路異常難行,時至今日也是這樣。由此,本地的僧人、居士修學極為不便,為利益此間眾生,噶瑪丹增仁波切遠赴寧瑪六大祖庭之一的白玉寺進行了多年的聞思修,學成後回到家鄉,一方面在白玉寺眾大德的請求下建造了華玉寺,一方面將寧瑪教法弘揚于本地,形成了一個地區性的傳承體系“噶勒”(由共同在白玉寺學習的益西僧格仁波切弘揚于色達境內的寧瑪教法被稱為“色勒”)。 第二世知格噶瑪•噶瑪成力仁波切與第三世知格噶瑪•晉美多吉仁波切在繼續弘揚寧瑪的教法的同時,維持著本地各寺院的發展及僧眾的培養,他們所顯現的各種神通,至今仍為當地的民眾所津津樂道。 第四世知格噶瑪•班瑪仁增仁波切弘法事業極其廣大,不僅精通佛理,而且也精於繪畫、音律等各方面。宗科一帶本來人煙稀少,但是每當班瑪仁增仁波切舉行法會時往往都有數萬之眾,當地人家若有人去世也以請得班瑪仁增仁波切為死者超度為榮。土司楚嘉傑沃及所屬各頭人、家臣等也都依止于班瑪仁增仁波切座下為其得力弟子。 第五世知格噶瑪•成力紮西仁波切於1983年伴隨著諸多祥瑞、以圓滿之體相再次誕生在古老的“日斯滿巴”家族中,3歲時,即被宗科門卓喇嘛、堪布嘉洛仁波切、拉則江貢仁波切等大德認證為班瑪仁增仁波切之轉世,7歲時依止堪布嘉洛仁波切出家修行,其後又于江貢上師等處接受灌頂及竅訣引導,曾先後在達布紮、恩古等神山進行過傳統的閉關,於12歲時赴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晉美彭措仁波切修學5年,其間由瑜伽師嘎秋仁波切為排除違緣而將名字“噶瑪蒙嘎”改為“成力紮西”。活佛雖然年輕,但是自2002年至今已在漢藏兩地攝受了眾多弟子,並要求弟子儘量按照嚴格的次第來修行,並為祈禱佛法久住而累累舉行了“萬燈供”、放生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