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與名人
據全國勞模黨委書記出身的靈岩寺副主持法安師說,李先念是在少林寺皈依的,劉少奇是在普陀山皈依的,提起周恩來的皈依又生出一段故事。
有一次,在武漢,毛澤東問周恩來,為什麼你辦事總是那麼圓滿,別人辦不成的事你總辦得成,有何招法
周答,主席,我除了馬列,還有佛法
你皈依了哪一個
虛雲老和尚
這虛雲老和尚何許人也
虛雲和尚是當代高僧 他父親是泉州知府 父親和叔叔就他一個男兒給她討了兩個老婆可他出家了
毛澤東被周恩來說的心動要周將虛老請來武漢

 

    恩格斯:   “只有辯證的思維才是有效的,只有東方的佛教徒和希臘人處在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   “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   “現在僅僅剩下一個問題,須得證明。即生命是怎樣從無機的自然界中發生的”   

     孫中山:   “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護民族一種最雄大的自力。”  “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政治能治外在,宗教能治人心”  1916年8月25日,孫中山寫下了《遊普陀山志奇》一文。背景是這樣的,當天孫中山同遊的很多人走到《慧濟禪寺》前不遠時,看見前面矗立著一座偉麗的牌樓,又有奇僧數十位,似乎來迎客。有一個大圓輪在飛速盤旋著,待走到跟前時,景象忽然消失。而同行的人卻都並未見到,孫中山並無神異思想,故非常驚奇,而寫下了這篇文章。}   

     愛因斯坦:   “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現代科學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佛教是一切科學的原動力”   

     陳獨秀:   “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時對人生有許多難於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以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聖哲”(這是對友人許壽棠講的,魯迅的著作,對一般人來說已望塵莫及,毛主席稱他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人們稱他是“巨匠”“偉人”。連這樣智慧的人對釋迦牟尼都這樣讚歎不已,可有一些人認為佛教是迷信,如果這種觀點正確的話,那麼馬克思、恩格斯、孫中山、愛因斯坦、魯迅他們一定是在宣揚迷信了,他們是愚癡,你是聰明人,顯然這是不合理的。只能證明你自己孤僻淺陋。)   

    揚振寧:   “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譚嗣同:   “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   

    康有為: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梁啟超:   “佛教之最大鋼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有放萬丈光焰於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佛教之範圍。”

卡爾•馬克思(德國):
       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裏已達到比較精緻的程度。
       弗裏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國):
       辯證的思想只有對於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於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

弗裏德利希•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
       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歷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對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級的形式,含有最少壓迫性的因素
       我覺得不論是智慧還是人格,.....佛陀都超過耶穌。

章太炎:
       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梁啟超:
       吾常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 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有放萬丈光焰於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於佛教之範圍。

康有為: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孫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陳獨秀:
        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許壽棠:
       現在中國,雖稱民國,而外侮益亟, 民氣益衰, 一般國民懦弱、浮華、猥賤、詐偽, 視清末或且加甚。 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無畏治懦弱心,以頭陀行治浮華心,以惟我獨尊治猥賤心,以力戒妄語治詐偽心;一面尊重歷史,整理國故, 以養成民族的自信力。否則,前路茫茫,何能有濟。

張君勵:
        蓋世尊之說法,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毛澤東: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 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 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傳揚恢弘的教義,保佑普天之下太平無恙。
        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但於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 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 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禎:
        我本人是科學家, 對科學很感興趣, 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瞭一些開悟, 如佛陀的人所說的話,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

王季同:
        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 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 佛教卻是親證。 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仿佛, 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愛因斯坦(美籍德人):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 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也是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視為獨立於整體之外——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這錯覺是種監獄,把我們監禁在個人欲望和少數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拓展慈悲心,擁抱所有的生靈和整體自然的美,以掙脫這座監獄。

尼赫魯(1889-1964)傑出印度政治家: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主地去考慮它。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他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啟示了。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著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裏,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歷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恆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為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尊者W•羅睺羅博士:
        佛教是現實的,因為它對生活和世界所採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所有的那些虛構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

法蘭西斯•斯托利;
        佛法的原則在今天就象在它最初表述出來時一樣,並不受時間變化和知識爆炸的影響。無論科學知識的增長如何擴展人類心理的地平線,在‘法’的框架裏總是有接納和消化更多科學發現的空間,但它又不是靠依賴原始思想中有限的概念來投合一些人的心意,也並非仰仗了其否定思想的力量。

鮑羅登博士(英):
        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學者漸多,實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 雖科學、哲學長足進步, 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要亦和佛法可通。 況佛法有最甚深處、最廣大處、最真實合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
        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他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 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為,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於地球。

薩拉乃浮夫人(美):
        佛教在其長遠歷史中,無時不在向前邁進。 它不但保持了它的與近代科學之並進,並且超出而立在科學的前面。 佛教在今日, 正如科學一樣,嶄新而適用。 何以故? 因為佛是以顛撲不破的真如之理為基礎故。

喬治•萬雷(美):
        現在世界急需拯救。 我以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聖潔,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 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弗朗基博士(荷):
        世界戰亂的根源,是由於某些國家貪婪心太重, 權利心太濃,恃強淩弱, 稱王稱霸,以致發展成殘酷的戰爭。 摩西十誡已經提及,但道理沒談透,故沒能收弭兵之效。獨有佛說非常究竟,特別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則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曼特森夫人(德):
        佛教的生活準則,能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淨化與安樂,並使生活充實、美滿而合理。佛教的思想能導致和平,使人類確知非正義戰爭是野蠻行為。佛教不強人盲從,而是引導人們深思,接受其教義。凡有智慧的人,就佛學的道理深思諦觀,盡皆會達到心智開悟而感到心底光明。
        佛之教義,不僅為東方人設,並為一切西方人所需要。 凡能精研佛法者, 皆能得到不可思議之智慧及思想威力。今,時機已至,東方人應速將大乘佛教詔示西方,西方人應速起研求之。東方對世界文明之大貢獻,蓋即大乘佛教是也。

克裏柔夫人(英):
        宗教與科學是相互排斥的,兩者不能通融。這大半是由於某些宗教信守神的啟示,它們固步不前,不肯去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則。唯獨東方的宗教---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緣起法,能從事研究佛教和人生,並經得起科學的推理和驗證。所以佛教是啟人智慧的宗教,只有它可以與科學相提並論。
        佛教所開示者,乃是一種使心和意共同滿足的思想法則,其所含內容之高深,乃無與倫比者也!

榮赫司鵬爵士(英):
        我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寧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趺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了。

弗那多博士(斯里蘭卡):
        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們得到安樂,並使生活成為合理,至誠和平;使人類確知戰爭是野蠻愚癡的最良方法,無過於宣傳佛教之道理及見解。佛教不強人盲從, 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諦觀,則未有不怡然煥然,心安理得者。

隆斯佩雷女士(法):
        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於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於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的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現在全世界的混亂與痛苦, 又感覺到適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注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的急切了。

威爾斯博士(英):
        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義,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極簡單明晰,且與近世觀念最相合,其為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之成功,蓋不待辯也。
 佛陀原始之教,只要稍加整理、滌清而發揚, 對於人類命運前途,仍大起作用而弘傳於世。

諾曼裴耐斯教授(英):
        佛教是醫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藥。在我們這個痛苦疲憊的歐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 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  人類到釋迦牟尼佛 時代   辯證思維才成熟   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
--恩格斯--
佛學之廣大精深   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陳獨秀--
辯證法在佛教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
--馬克思--
無常的社會觀   菩薩行的人生觀  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瞿秋白--
佛學不可不學  辦了佛學院 兩年畢業 專弄政治  這個辦法不行  得搞四年  光政治好  佛學上沒有學問 是不行的
--毛澤東--
佛學乃哲學之母  研究哲學   可補科學之偏
--孫中山--

艾克理:(英國爵士,獲1963年諾貝爾醫學獎) “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在肉體和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的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史柏理:(美博士,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  “人的自我是一種嶄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質”   

        威格納:(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   “人類具有一個非物質的意識力,能夠影響物質的變化”   

       薛定鄂:(量子力學,數學之父,波函數就是薛定鄂方程的解,據此提出了宇稱理論)  “我在母胎時,並不是生命的開始,我是依照了過去的藍圖,而出現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並非我生命的結束。”         鈕曼博士:“人體可能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制著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   

        威勒博士:(幾何力學之父,創造了黑洞物理學。在相對論、量子學、新物理學方面成就著多) “宇宙的一切事態發生,都是循著因果關係而發生的”“倘使沒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完全不是我們所知的物理現實了。”   

       沈家禎博士: “根鋸我有限的知識,科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究竟什麼是‘我’”的問題有一個答案。只對‘我’提出了疑問”   義雲高博士:   “佛教是人生與宇宙的哲學。是至高無上的真諦,是科學的至高實踐論證。佛教不含虛假,不含妄詞,不含污濁,是光明正定,無瑕純淨的事理諦論。”“佛學唯因果”“因緣和合生”  

   李政道,揚振寧:(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他們提出了宇稱不守恆‘聯合反演’理論。根據這個理論推測:“在更廣闊的宇宙裏,我們不要因為可能發現反世界而大驚小怪,在那裏事事都來個大擰個。反原子將具有這樣的結構,構成原子核的是反質子和反中子,環繞著它們的是正電子。在那裏,如果有任何生物的話,它們的器官將和地球上生物的器官在鏡中的映象一樣。反世界所遵循的規律與我們這個世界所遵循的規律將毫無兩樣。不同的只是兩個世界的符號完全相反而已。正因為如此,我們永遠也不會察覺反世界的存在,即使它就在我們身旁。”(—摘自‘量子力學史話’p269—270頁)   

      丁肇中因發現j/Ψ反粒子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獎。以下再摘‘量子力學史話’282頁一段“我們可能發現的最多不過是我們的世界和反世界之間的分界線。在這條分界線上,兩個世界將懷著最大的敵意遭遇,在遭遇的一瞬間,所有的粒子將灰飛煙滅,轉化為以光速馳向四方的高能γ光子,或轉化為Π介子。”“時空的正真的本質是什麼?時空對我們已經那麼熟悉以至我們從來不去想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場能產生粒子,粒子能湮滅並轉化為場。因此場也不象人們假想的那樣,只是一個附屬的工具了。  


人物簡介——

    李嘉誠先生少年經歷憂患,12歲便輟學到社會謀生, 深深體會健康和知識的重要,同時認為對無助的人給予幫助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及醫療兩者更是國家富強之本,他也認識到個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業成功,才能對社會和國家作更大的貢獻。故早年隨著事業進展、行有餘力的時候,便熱心公益,支持內地及本港的教育醫療事業。于1980年,成立李嘉誠基金會,藉以對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作更有系統的資助。歷年來,捐款累積逾港幣50億元,其中約占70%透過李嘉誠基金會統籌資助,其餘30%則在李先生推動下由旗下企業集團捐出。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首富,也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富豪之一。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命脈;經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壟斷著面向中國內地的輸電線;享有著來自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以及擁有著最大的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大概是香港市場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貧寒者,少有的長青樹,在市場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都成功過的佼佼者。

    事業輝煌的李嘉誠夫婦是眾所周知大慈善家和學佛居士。他曾捐資三千幾百萬港幣建立“李嘉誠護理安老院”,該院規模宏大,設備齊全,占地約一千五百平方米,可收容幾百名老人在此接受護理和贍養。在該院建設過程中,李先生特委派李嘉誠基金會的高級職員、計畫經理、辦公室經理、高級秘書等專職籌畫,使該院在短時間內建成啟用,許多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李先生在香港和內地也廣種福田,常常捐助上億元的鉅資,用來做造佛像、修寺廟、造橋鋪路、興辦教育、支持醫療、贊助科研、弘揚文化、賑濟災民等等慈善佈施。號稱世界第一的香港大佛,李先生是一大功德主。

    他的夫人也虔誠信佛,臨終遺囑,後事按佛制辦理,李先生及家人一一遵囑,助其往生。

    請記住李先生的座右銘:“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志。”

    李先生的富豪佛教家庭,在港臺地區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深信三世因果,深信佈施和富貴的內在必然聯繫,深知慈悲喜舍的精神和舉止是佛菩薩的特色。事實也證明,唯有如此,才能得天時、地利、人和;唯有如此,事業才能興旺,社會才會祥和



  ◆佛教與現代科學

  我常說,而且將一直這麼說,在佛教與科學之間存在著一股智慧的粘合力。

  ——愛德溫·阿若德

  ◆佛教應對於科學

  如果說有那個宗教可以應對于現代科學要求的話,那一定是佛教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佛教是一種精神科學

  佛教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宗教,一種精神科學,一種生活方式。它合理、現實,包容一切,2500年來,它滿足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精神需要,它深深地被西方世界所吸引,它在堅持“依靠自力”的同時,採取對其他觀點的寬容態度,它包容了科學、宗教、哲學、心理學、倫理和藝術,它指出:人是他自己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他自己命運的唯一設計者。

  ——克裏斯特姆斯·漢普裏斯

  ◆佛教可以解決科學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面對原子方面,科學不能給人以確切的保證,而佛教完全可以應付原子的挑戰,這是因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於科學所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地方。這對從事佛學研究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通過佛教的禪定,原子的成分構成物質的過程,便可如實看到或覺察到。而物質的生與滅所引起的憂傷與痛苦均源於所謂的“靈魂”或“梵我”等法執之妄見,這便是佛經裏所闡述的。

  ——艾基爾頓·巴普鐵斯特《超然的佛教科學》

  ◆因果報應替代了獎賞與懲罰

  根據佛陀所說,世界的構架結構並不完善,佛教徒深信自動運作的業力的合理性,並斷言因果報應完全替代獎賞與懲罰。

  


□佛法是一門高深的科學。
——當代佛教高僧淨空老法師 
□佛學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哲學對這個(宇宙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而佛教卻是親證。
——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發明家王季同

□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著名科學家沈家禎博士
 
□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
——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

□關於人身各種器官的感覺部分,就牽涉到心的問題,由這種種感覺引起許多心理作用,佛教對此研究得很精細,遠非現在的心理學所能企及。
——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

□人死之後,決非悉歸消滅,人死之後,有神識存在。
——牛頓
 
□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質是不能毀滅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這個量是永遠不變的。
——愛迪生

□人體內有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那就是在胚胎期進入人體大腦,施予推動控制大腦,使其細胞工作,此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後仍然存在,並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艾克裏爵士
 
□通過特殊的催眠方法,約有70%的人,可鮮明地回憶出前世記憶,甚至有的可追憶到自己前九世的境況。
——美國心理學家文巴克博士
 
□佛學乃哲學之母,可補科學之偏。
——孫中山
 
□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
——世界幾何力學之父威勒博士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黃念祖
 
□佛教是與科學共依存的宗教。
——愛因斯坦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愛因斯坦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愛因斯坦
 
□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陳獨秀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之人不能不信。
——近代思想家章太炎
 
□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
——康有為
 
□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
——英國著名學者克裏
 
□各不同星球環境的天人,各有其適應各別環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態與構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們地球人類肉體為標準。
——著名化學家季洛夫博士
 
□靈魂是從肉體內獨立出來的,它擁有科學無法測知的機能,這種機能就象重力一樣,雖然知道重力是地球和物體間的引力所致,但無法以肉眼看到。
——法國天文學家卡旺
 
□在科學上,幾乎每件事都是超過你直接經驗的。世間人往往僅以自己的見聞和經驗來評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們的感覺和經驗經常在欺騙自己。
——著名物理學家威斯柯夫

□善人有股白光,惡人則有股黑氣,所以做善做惡,自然會現出形相來。你能瞞得了人,但瞞不了鬼神、佛菩薩。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人為什麼都是糊裏糊塗的?因為他們一點也不曉得自己從哪里來,還到哪里去。每天在鏡子裏所照的形相,那不是真正的你呀!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大悲咒》就是大悲心的大咒,可以通天徹地,如果你虔誦《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連續三年,那時你以《大悲咒》來為人治病,就手到病除。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自己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生一種慶倖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就把它放過去!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楞嚴咒》是密中之密,它的變化是不可思議,很不容易測度的;它又叫靈文,因為他特別靈,特別有力量。你們一定要把《楞嚴咒》學會,如此不但可以了生死,還可以免除魔難災禍,救度眾生。
如有人真能持《楞嚴咒》,在這個地方,虛空裏頭就有一個大白傘蓋。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能誦《楞嚴咒》的人,都是在無量劫以來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嚴咒》讀得熟,背出來,永遠也不忘記,這就是善根的表現。若你沒有善根,不但不能念,就連《楞嚴咒》的名字也遇不著;就算遇著了也不懂,不會念。
——宣化上人

□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之人,就是老實念佛的人,絕不可以輕視。
——當代佛教高僧淨空法師

□你不相信因果報應,輪到你自己頭上,想逃也逃不了的。
——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最早的人類精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他們環視一下四周,馬上能看透天體和地球內部的各個角落。他們連隱藏在深深黑暗中的東西也能看到。他們動都不動,轉眼就能看透世界。
——印第安人古文書《波波卡·烏夫》

□假如有人顯神通,乃大驚小怪地說:“在末法時代,人不可以有神通!”說出這種話,多麼的幼稚!簡直是地獄的種子,對佛法一點也不懂。各位注意!無論對什麼事情,在沒有徹底的明白之前,不可隨便亂批評,更不可隨便下斷語。
——宣化上人

□千萬不可妄自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莎士比亞

□很多科學家已開始對那些描寫輪回的佛學書籍發生興趣,那些書上有很多的記載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
——人類學家馬里奧博士

□譭謗佛法者,皆以好名心所致。欲求天下後世稱彼為大智慧人,能知人所不知之虛名,而不知其現世被明眼人視為可憐憫者,役後則永墮惡道,苦無出期。
——印光大師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老子《道德經》


寬 心 謠 趙朴初

日出東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 喜也一天 常與知己聊聊天  古也談談 今也談談
內孫外孫同樣看 兒也心歡 女也心歡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 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養老金 全家老少互慰勉 多也喜歡 少也喜歡 貧也相安 富也相安 少葷多素日三餐 早晚操勞勤鍛煉   粗也香甜 細也香甜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不爭場面;名利總成空,貪心無足厭。金銀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發白,年年容顏變,日月像拋梭,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歎,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馬上放下手,回頭未為晚;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覺,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混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幾年兒女債,拋開不再見。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段;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真常理,日月為鄰伴。”

 

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   經聲佛號換回苦海迷路人——江澤民

首頁 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